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新闻>

安岳:打造“卫星工厂”,破解留守“宝妈”赚钱和陪伴难题

安岳:打造“卫星工厂”,破解留守“宝妈”赚钱和陪伴难题

2024-05-30

来源:四川在线

作者:

5月24日早上8点半,家住资阳市安岳县龙台镇的祝永会已经开始忙碌的一天。10分钟前,她刚把孩子送到学校,然后步行来到她上班的地方——四川朗特鞋业龙台分厂。

她当天的任务是为500双鞋面“车反口里”,这是上百道制鞋工序中的一种。

祝永会轻踩着针车踏板,在针车机下用手来回挪动着鞋面,“哒哒哒”不到40秒就车完一个鞋面的“反口里”。如果她能完成当天的任务,将获得135元的工资。

四川朗特鞋业龙台分厂的职工均来自龙台镇,大多数是需要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宝妈”。按照工厂每个月能完成2万双左右的鞋面订单计算,员工平均每个月到手工资在4000元左右。

说起现在的工作,祝永会很满意。厂里工作时间灵活,每个月四五千块钱的收入可以贴补家用,最重要的是能照顾孩子。“在家门口就挣到钱,肯定比在外地打工强。”

剪裁鞋面布料。黄芯榕 摄 剪裁鞋面布料。黄芯榕 摄

四川朗特鞋业龙台分厂是安岳县大力推进“卫星工厂”建设的一个缩影。这里的“卫星工厂”并不是要研发制造卫星,而是由县城的“核心工厂”提供订单、材料和技术,由分散在各个乡镇甚至村的“卫星工厂”负责鞋面加工等工艺。

近年来,安岳县抢抓“东鞋西移、南鞋北上”产业转移机遇,发挥作为全省唯一鞋纺产业功能区的独特优势,积极推行“园区总部+卫星工厂”模式,把工厂建到群众“家门口”,一举破解农村群众“就业难”和鞋服企业“招工难”双重难题。目前,安岳县已建成“卫星工厂”112家,分布于31个镇,促进乡镇留守劳动力就近就业3000余人,吸引500余名乡贤、人才返乡创业。

据了解,安岳县工业园区聚集了鸿星尔克、朗特鞋业、季茜鞋服、安鑫体育等鞋服企业108家,长期面临“招工难”问题,特别是农忙季节用工缺口约1500人,与农村劳动力闲置形成鲜明反差。据四川渝成制鞋产业园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这一矛盾,安岳县盘活利用乡镇粮站、小学等闲置资产,以企业建分厂、集体经济办厂两种模式打造县城园区企业“卫星工厂”,促进工艺要求低、上手操作快的鞋面生产等配套业务下沉乡镇,形成一批“家门口”的就业岗位。

鞋面统一质检并系上鞋带。易奎西 摄 鞋面统一质检并系上鞋带。易奎西 摄

相比普通工厂,“卫星工厂”有何不同?上述负责人介绍,主要体现在管理和生产两方面。在管理上,推行“弹性上班、按件计费”模式,工人在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或固定工作时长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安排上班时间,极大提升了工人的时间自由度。在生产上,推行“按单定人+按人定单”模式,工厂统筹考虑订单用工需求和农事用人需要,实时调整用工计划。

“卫星工厂”给当地乡镇带来的改变也肉眼可见。在安岳县石羊镇,已成功开办朗特鞋业分厂等“卫星工厂”10家,与园区企业建立长期订单合作关系,主要经营鞋面生产、服装加工等业务,2023年实现产值3000万元,吸纳就地就业500余人;在安岳县李家镇,9家“卫星工厂”通过灵活管理,稳定吸纳300余名群众就业,其中因照顾子女无法定时上班的妇女260人,切实实现订单生产、就业增收、农事劳作、照顾家庭等多重效益。

同时,“卫星工厂”也不断壮大安岳鞋服产业的发展。安岳县鞋纺产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各乡镇的“卫星工厂”产能超1200万套,产值突破1.5亿元。

易奎西 四川在线记者 田姣 资阳观察 黄芯榕 吴昊江

责任编辑人:樊永红

赶快成为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收藏:

分享:

Copyright 1998-2015 新利app盘口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皮革协会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京ICP备1100085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78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大厦C2座708室 邮编:10004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