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要闻>

宋朝之前连棉被都没有,在零下几十度的冬天,古人是怎么撑过去的

宋朝之前连棉被都没有,在零下几十度的冬天,古人是怎么撑过去的

2024-05-30

来源:上观空琅卸娱乐君

作者:


古人们在饥寒交迫的日常生活中所承受的艰辛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在社会阶级严重分化的历史时期,底层百姓的生存境况更是值得我们深思。

每个朝代的诗人都喜欢通过诗歌结交朋友,并以所见之景来创作诗歌。虽然他们各自的创作风格不同,但却擅长将朝代的社会现象融入各自的诗歌中,其中饱受饥寒之苦的普通百姓是常见题材,甚至也是这些诗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我们现在的观念中,“棉花”似乎是再平凡不过的了,但在宋朝以前,棉花并不普遍,甚至可以说没有进入大众的生活,更不要说在冬季穿上一件棉衣。古人连基本的保暖措施都难以做到。那么,面对寒冷的冬季,他们又是如何度过的呢?


古人冬季应该怎么度过呢

在绝境中,人们总是能够找到生存的希望,甚至在危险环境中也能够寻找到一线“光明”。聪明的古人不会被恶劣的天气所击败,他们总是能够在没有棉花的情况下利用身边其他的资源。

首先考虑的是动物的皮毛,然而我们现在的任务是保护它们。在史前人类时代,他们经常使用野兽的骸骨来制作各种物品。


在周口店山顶洞遗址中,发现了多根“骨针”,虽然它们十分粗糙,但明显能够被识别为用于缝制衣物的工具。在那个时期,连最基本的麻布都无法获得,因此他们只能用兽皮来制作衣服,这使得这些骨针成为最理想的缝制工具。


自古原始人时代开始,兽皮就成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天然服饰。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在装饰还是搭配方面,这种可用于御寒的物品逐渐成为了贵族的象征。

就像在商周时期一样,王孙贵族们对这些兽皮进行了特定的分工和处理,不同动物皮毛的价值也不尽相同。我们常说的羊皮等品种虽然常见,但最珍贵的当属“白狐裘”,用“千金难买”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责任编辑人:樊永红

赶快成为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收藏:

分享:

Copyright 1998-2015 新利app盘口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皮革协会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京ICP备1100085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78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大厦C2座708室 邮编:10004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