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届全国毛皮产业联席会暨中国皮革协会毛皮经济动物养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第一届毛皮经济动物养殖专业委员会会长张志明首次发布了《中国貂、狐、貉种兽及取皮数量统计报告(2013年)》。
报告以山东、辽宁、河北、黑龙江、吉林为统计样本(合计约占全国养殖总量的百分之九十五),分别统计貂、狐、貉的种兽、取皮数量。统计工作以主要产区人工统计为主,以毛皮动物疫苗的使用量反算产量进行验证,而后召开专业委员会进行论证、加权取值后对外发布。此统计方法是中国皮革协会与行业各方人士不断探索完善而总结出来的,力争统计数据平稳、准确。
据统计,2013年中国貂、狐、貉的种兽数分别为1500多万只、344多万只,350多万只,同比分别增长43.3%、55%和63.7%;貂、狐、貉的取皮数分别为4000多万张、1000多万张和1200多万张,同比分别增长38.1%、27.6%和99.2%。从类别的地区分布来看,我国水貂的主产区位于山东、辽宁、河北,种兽数量占比分别为76.2%、13.5%和6.8%;狐狸主要分布在河北、吉林和山东,种兽数量占比分别为49.3%、25.2%和23.2%;貉子则集中于河北、山东和吉林,种兽数量占比分别为71.8%、15.2%和11.3%。
作为我国毛皮行业种兽养殖及取皮数量的第一份权威报告,数据的发布不仅受到政府及业界的称赞,也引起了国际四大拍卖行的高度重视。出于行业对毛皮“第一工厂”养殖环节的关注,中国皮革协会毛皮经济动物养殖委员会今后将把养殖环节与加工生产、市场流通环节统一起来通盘考虑,以利于产业的协调均衡发展。专委会将在国家林业局的统一指导下,继续做好貂、狐、貉种兽数量及取皮数量统计分析工作,作为协会发布市场预警信息的重要依据,并及时对外发布,以期为政府管理部门决策、行业组织开展服务、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