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区域>

    中国皮革之都·海宁

    中国皮革之都·海宁

    2013-10-24

    来源:中国皮革网

    作者:中国皮革网

    皮革业是海宁的一个传统产业,已有80多年历史。

    地处杭嘉湖平原的海宁,历史上是重要的湖羊繁育基地,优质的羊皮为海宁的制革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1926年创建的海宁制革厂,是海宁皮革业发展史上第一家具有现代工业意义的制革企业,奠定了海宁皮革业的基础。其生产的“蝴蝶”牌猪皮服装革产品两次荣获国家银质奖,独特的酶法脱毛技术曾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在国内制革行业处于领先地位。1952年建办的海宁皮件厂,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国营企业,80年代初成为全国最大的专业皮衣出口企业。改革开放以后,海宁皮革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全行业从业人员的奋力拼搏,历届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皮革业传统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企业个体规模逐步壮大,一批骨干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向集团化方向发展。行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张,各种经济成分也纷纷加入皮革行业,形成了大力发展皮革业的集群化氛围,促成了皮革业在海宁经济中的支柱地位。

    2001年,经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考核通过,授予海宁 “中国皮革之都”荣誉称号。近年来,海宁市积极推进皮革产业走集群化道路,加快皮革行业的二次创业,着力建设皮革先进制造业基地。

    一、皮革业概况

    (一)2008年,海宁市拥有皮革工业企业2062家,从业人员约73348人,全年实现现价产值177.61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72.82亿元。皮革产业的规模效益进一步显现。2008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皮革企业有134家,实现现价工业产值157.02亿元,同比下降11.6% ,占全市产值21.75%,实现销售收145.97亿元,实现利税7.51亿元,其中利润2.23亿元。全市年产皮革服装2813万件(套);鞣制皮革(折合牛皮)1260万张,皮革沙发套530万套。

    2008年以皮革服装、皮革沙发套为主的皮革制品产品覆盖全国,并出口五大洲110个国家的和地区,出口额6.21亿美元,其中:皮革服装出口额1.5亿美元;皮沙发套出口额1.48亿美元,票夹箱包出口额4549万美元;成品沙发出口额2.56亿美元。就全国而言,海宁的皮革业,无论是产品产量或出口创汇额,均名列全国同行之首。

    (二)皮革市场购销两旺。海宁中国皮革城是国内皮革界公认的龙头专业市场,老皮革城始建于1994年,新皮革城于2005年10月中旬全新开张,拥有1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比老城足足大了三倍,拥有大开间的店铺1200多个,高峰时容纳5万多人。海宁中国皮革城自1994年开业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培育管理,市场成交额从1994年的5.8亿增长到2008年的近百亿元,市场经营产品从原来单一的皮革服装发展到现在的皮革服装、裘皮服装、箱包皮具、皮鞋、皮革原辅料等多门类的皮革产品,成为了长三角地区的特色旅游购物中心。

    海宁中国皮革城经过十多年的精心培育和发展,已确立了其在全国皮革专业市场中的龙头地位,先后被国家和省命名为“全国文明市场”、“国家级皮革服装中心批发市场”和“浙江省重点市场”,2007年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海宁中国皮革城的影响逐年扩大,目前还与长三角地区及其它省市的五百多家旅行社合作推出休闲购物游。2006年皮革城接待客人超过246.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5%,其中近一半是回头客,皮革城已培育出了一个相对稳定且不断增长的客源群体。

    海宁中国皮革城二期工程规划用地150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包括中国牛仔城、原辅料市场、鞋业广场,以及23层皮革城大酒店B座、精品展示厅、餐饮服务一条街、休闲广场、大型地下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是海宁市区专业市场群中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三)产业集群效应凸现。海宁市政府在产业集群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非常注重保护和发展本地经济的积极性,专门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对产业集群的发展起了重大引导作用。海宁市“1232”产业工程把皮革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来加以定位。在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下,已形成了中国皮革科技工业园、皮革城的出口加工区、周王庙“皮革之乡”工业园区、尖山高点沙发加工区等皮革产业集群区域。这些园区都是集生产加工、设计开发、产品展示、外贸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数字化、绿色环保型的工业园,入区企业突出出口商品的生产功能,主导产品为皮革服装、沙发、箱包及相关皮革制品。目前,这些皮革集群专业区已完成投资20亿以上,产业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较好地发挥出产业集群效应。皮革特色区域的建设,进一步加快了产业的有效集聚,促进了皮革产业的提升和发展,从而为中小皮革企业提供了低成本扩张的平台。2007年,全市销售超亿元的皮革企业达10多家,销售超千万元的达70多家。

    (四)区域品牌不断提升。近年来,海宁市加快了区域品牌的培育扶持步伐,研究出台了名牌带动战略的实施意见,对获得中国名牌或驰名商标的奖励100万元,获得省级名牌或省级著名商标的奖励10万元。海宁中国皮革城则对企业自主品牌建设给予扶持,在租金收入中留出10%自有品牌奖励费,凡在皮革城商铺招牌上突出自有品牌宣传达到要求,且经销自有品牌皮装比例超过50%的商家,将在考核合格后返还租金的10%。在皮革博览会上,海宁市成功举办了企业品牌战略讲座,特邀品牌界内的两位资深专家——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荣剑英教授和中华商标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董葆霖教授,为海宁皮革企业举办了企业品牌战略专场讲座,拓宽了企业品牌化经营思路。

    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激励,皮革企业的品牌意识逐步增强,越来越重视品牌培育,产品的设计开发水平也不断提高。在中国皮革协会主办的历届“全国皮革服装设计大奖赛”中,海宁市多次荣获各类大奖。2004年雪豹集团、蒙努集团双双荣获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授予的“中国名牌”称号和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国家免检产品”称号。目前,海宁市皮革产品共有2个中国名牌、6个浙江省名牌和7个嘉兴市名牌、1个中国驰名商标、7个浙江省著名商标和12个嘉兴市著名商标、4个国家免检产品。皮革业品牌群体的兴起,为海宁皮革业整体实力的提高创造了良好条件。

    (五)专业展会影响扩大。从2000年起,全国皮革服装展销会升格为海宁中国皮革博览会,成为国内层次最高、影响最广、规模最大的皮革博览会之一。今天,海宁中国皮革博览会已成功举办了15届,届时,CCTV中国服装流行趋势发布会同时举行。海宁中国皮革博览会已经成为国内皮革界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发布中心,在推动国内外皮革界互动交流、共荣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六)环境保护得到重视。制革企业属重污染企业,为了搞好制革企业的环境治理,海宁市鼓励上有条件治理的大企业,压缩无能力治理的小企业。通过整治,全市制革企业从原来的17家小企业,培育成达到治污能力的16家上规模的企业。企业严格遵守《皮革工业环境保护行业政策、技术政策和污染防治对策》,环保设施齐全、责任落实,制革企业严格做到治理达标排放,然后统一进城市污水管网再治理。其中富邦公司污水治理项目被列为联合国工发组织的样板项目。卡森集团提出并在试行淤泥、污水综合治理项目。市环保部门对皮革产业的环境污染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新上项目严格做到“三同时”,并有相应的环保规划、措施及扶持政策。

    (七)坚持以人为本,加快科技创新,缩小了与发达国家技术上的差距。近年来,海宁市结合产业特点,加强了人才引进和人才培育力度,皮革业的人才优势不断得到强化。规模以上企业均有产品设计、工艺设计、质量管理的专职管理部门或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有许多企业“借外脑”、“聘人才”,与国外专家、国内名师和大专院校等研究机构进行技术合作和产品开发。皮革企业十分注重对员工的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操作技能,使企业在产品设计、工艺技术、生产经营、质量管理等方面均处于全国同行业前列。

    同时,皮革企业在技术改造方面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制革设备、成衣设备和整体装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有20多家企业成立了技术研究中心,具有相当的科技开发、设计制造和工艺创新能力。蒙努集团建立了全省首家皮革业省级技术开发中心;卡森集团不但有技术开发中心,还引进意大利先进设备,采用法国技术生产的牛皮沙发套、汽车座垫革新产品通过了英国B.L.C测试中心认证,成为美商免检产品;富邦集团裘革两用国家“双加”工程项目,其他企业的猪绒服装革、仿绵羊皮、超薄型丝绸山羊革、优质绵羊皮、沙发革等产品的质量,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二、延长产业链,不断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

    延长产业链,不断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是海宁市进一步提升皮革行业的重要措施。2004年度,海宁市经贸局提出了“依托市场、发挥优势,大力发展海宁市皮具业”的建议,市委、市府非常重视,确定由一名副市长牵头,经贸局长亲自抓,以确保整个方案的顺利推进。

    随着出口快速增长,旅游业、汽车业、教育业等热点产业的升温以及办公自动化给皮具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据中国皮革协会统计资料分析,近年来,皮具行业销售收入和利税平均增长都达到了二位数。皮具产业出口占年销售量的70%,出口金额在皮革行业中居第二位,皮具业已经成为中国皮革出口的主力商品。但是,皮具业一直是海宁市皮革产业发展的一条短腿,同时也是海宁做强做优皮革产业的潜力所在。加快发展皮具产业,是发展壮大海宁市皮革产业的现实选择,也是发挥海宁市皮革产业综合优势,实施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的发展策略的必然选择。

    海宁中国皮革城是迄今中国规模最大的皮革专业市场,作为皮革服装及其制品的集散中心,它影响着中国皮革服装的走向,引导着中国皮革服装的时尚潮流,也是皮革价格信息、市场行销、流行趋势的发布中心,为皮具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2008年,海宁中国皮革城市场交易额达到了70多亿元,其中皮具制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30%以上。所以,海宁市抓住了中国皮革城实施扩建的机遇,坚持海宁市皮革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以工兴贸、以贸促工、工贸互动、适时调整”的培育、引导之路。首先,搭建平台:建设箱包生产加工区,建设标准厂房,为加快箱包业发展提供产业平台。第二,制定政策:制定相对独立的鼓励扶持优惠政策,为招商引资,吸引市内外皮具企业进区创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第三,招商引资:在确立建设规划平台和明确招商优惠政策的前提下,组织开展招商活动,招商中特别注重品牌企业的引进。第四,市场配套:在新皮革市场的规划建设中,将皮具辅料配件交易区作为新市场的建设规划区域之一。

    三、未来发展规划

    皮革工业是轻工业的重要行业,无论在衣着、装饰等诸多领域都不可或缺,在国内外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给海宁皮革工业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为此,海宁市委、市政府决心把皮革工业这个支柱产业作为建设“海宁经济强市”、“旅游文化名市”的重要工作来抓,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力争使皮革产业再上新台阶。

    建设大基地,培育大产业。围绕我国由皮革大国向皮革强国转移的远大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继续发展多种经济类型的皮革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企业,并进一步推进皮革企业走集群化道路,努力把海宁建设成为四大基地:

    ——制革基地。以“卡森”、“富邦”等集团的制革企业和海宁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为基础,通过实施“兴海工程”、“专项重点工程”等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技术改造,加强污水治理力度,把集团型企业建设成基地型企业,巩固和扩大制革水平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并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

    ——制衣基地。以“中国十大衣王”的“蒙努”、“雪豹”等集团的皮革企业为基础,引导小型皮革服装企业向基地型生产发展,改进装备,不断提高制作水平,以当代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以产品(款式)创新、市场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创新活动,巩固提高全国皮革(裘皮)服装流行趋势发布中心的地位;

    ——制鞋基地。海宁的皮鞋产业与国内同行比,相对比较薄弱,要虚心向先进地区学习,加强领导,坚持起点高、品种多、规模合理的发展原则,通过奋发努力,使制鞋业成为海宁继皮革服装业之后的又一重要的皮革制品;

    ——箱包皮具制造基地。海宁的箱包皮具业在全国的地位已经显现。“长虹箱包(袋)”在国内外颇具魅力,而“卡森”等企业生产的牛皮沙发(套)和汽车座垫套更是声名远扬。要再接再厉,戒骄戒躁,加大扶持力度,以现有企业为基点,扩大企业规模,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充分发挥在全国的独特优势,牢牢把握国内“龙头”地位,进一步提高国际知名度。

    发展大市场,建设大项目。把海宁中国皮革城的建设和发展作为拉动海宁皮革工业发展的龙头工程来抓。在总建筑面积为26万平方米的二期工程(包括原辅料市场、鞋业广场、中国牛仔城、商务楼、精品展厅、餐饮服务一条街、休闲广场等)竣工并已投入使用的基础上,继续抓好三期工程建设。三期工程(即总部商务区)吸收国际先进理念,以带动海宁皮革产业和皮革城升级为主要目标导向,依托皮革城既有的优势,按照现代总部商务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打造花园式商务环境,计划投资6亿元,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该项目集皮革产品展示、设计研发、品牌营销和商务办公于一体,建成后将是区块环境幽雅,建筑风格现代时尚,商务办公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皮革行业总部商务区,是国内外大中型皮革生产企业投资创业和开展商务活动的理想之选,故对海宁皮革产业集群升级和提升皮革城的市场品位,对海宁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责任编辑人:潘飞

    收藏:

    Copyright 1998-2015 新利app盘口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皮革协会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京ICP备1100085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78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大厦C2座708室 邮编:10004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