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要闻>

温州:擘画“浙江高质量发展第三极”新篇章

温州:擘画“浙江高质量发展第三极”新篇章

2024-06-06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林祥玉 陈久伟

在中国的城市名片中,温州有很多“头衔”——千年商港;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之一;GDP总量常年稳坐浙江省第三把交椅,“杭宁温”名声在外。

今年开年,温州提出实施“强城行动”,打造“浙江高质量发展第三极”。“新名片”对标对表的是杭州和宁波两位“老大哥”,这座“准万亿”城市蓄力发展动能的“王牌”是什么?

不妨将视线移至刚刚落幕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梅开二度,温州又一次捧回了“浙江制造天工鼎”。过去,“头脑真当灵光”的温州人曾将生意做到全球各地,如今,面对制造业回流的大势,“灵光”的温州人再次抓住了机遇,这座民营经济之城,正在向制造业“强城”迈进。

温州,正加快打造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

20世纪80年代,以家庭自营经济为基础的“温州模式”蜚声国内外。“一栋楼就是一座产业链。”论起“温州模式”的一大显著特点,温州市经信局副局长丁加力尤为记忆深刻:“一批批极具温州辨识度的产业,就是从一座座家庭小作坊中走出。”

温州以轻工产业起家,目前已构建形成“传统+新兴+未来”的“5+5+N”现代产业体系,正加快打造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主导产业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第一个“5”是电气、鞋业、服装、汽车零部件、泵阀五大传统优势产业,时至今日依旧是温州最为坚韧的“底盘”。在市场占有率上,温州低压电器占全国市场份额60%,阀门产业占全国市场份额30%,精品西服定制占全国市场份额90%,全球每12双鞋就有一双来自温州。与此同时,温州也正加快推动这些传统产业集群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资料图

比如电气产业,作为全国最大的低压电器生产基地,温州以头部企业“未来工厂”为引领,通过全行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产业总规模已超2700亿元,入选4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比如“中国鞋都”名片的再进阶。走进中国鞋都,映入眼帘的早已不是传统印象中鞋服制造固有的“散小乱”景象,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商业楼,充满艺术感、设计感的中高端产品。在这里,1小时车程内就可以配齐制鞋所需的200多种材料、配件和机器。

另一个“5”则是以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生命健康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主导产业,正在快速崛起。

比如新能源产业,温州两年来迅速招引签约新能源项目投资达4600亿元,形成了“核风光水蓄氢储”全链条,力争2027年形成5000亿元产业规模,努力打造“全国新能源产能中心和应用示范城市”。金风科技在温州投资建设了全国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下线的16MW海上风电机组,连创了全球已吊装风机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长的两项纪录,温州海上风电资源和先进制造集群优势正加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比如新材料产业,温州正加快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新材料基地。我们大力推进链主企业+科研院所+链群企业形成的“创新联合体模式”,华峰集团5个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成为全球聚氨酯制品材料领军企业。正泰常温高导石墨烯复合材料被工信部列为国家重大专项。

“40%”背后,是经济结构的持续迭代

温州何以扛“鼎”,还有一组含金量十足的数据——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8204.97亿元,增速6.6%;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619.8亿元,增速9.4%,列全省第3,创近七年最好排名;制造业增加值达到2773.87亿元,较2022年增加了205亿元,以一己之力,贡献了全省近40%的制造业增加值增量。

漂亮“成绩单”的背后,蕴藏的是其全面推进产业振兴,推动经济结构持续迭代的久久为功。

今年以来,温州99家企业“数据得地”。所谓“数据得地”,是温州开创全国先河的改革探索之举。温州工业用地面积22.7万亩、仅占全省7%;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市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有1368家,其中没有自有用地的占到近15%。在工业用地需求方面,温州可谓实打实的土地资源有限之城。

“‘数据得地’新机制,就是根据企业上年销售产值、亩均税收以及近三年企业发展情况等指标数据开展‘无感评估’,按得分高低顺序,解决企业用地需求,确保有限的土地资源向优质企业集聚。”丁加力着重向记者强调:“核心就是让数据说话、让关系靠边。”

以“数据得地”机制为抓手,写好“项目+用地”贯通文章。自从实施“数据得地365”预评审机制以来,温州累计向186家优质中小企业供地5407.7亩,成功撬动了244.6亿元民间资本投资,该机制还一举入选全省改革突破奖。

以制度创新赋能产业升级,温州的“杀手锏”远不止这一个。为营造更优的产业创新生态,温州着力构建了“四位一体”的保障体系——

除了“数据得地”,立法保障方面,出台了全国首部创建 “两个健康”先行区地方性法规和“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机制建设方面,率全省之先建立了产业链链长制“十个一”机制,每月一期、书记市长轮流召开的“两个健康”直通车政企恳谈会雷打不动;利企安企暖企方面,全覆盖建立了市县乡三级“企业服务中心”,提供增值化服务,打造“温暖营商”品牌。

而“40%”之后,温州如何再出发?

坐落于瓯海生命健康小镇内的中国基因药谷,总投资为150亿元,温医大校长李校堃在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个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再生修复新药,该项目不仅是浙南首个以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为依托的重大单体制造业项目,也将成为温州接下来布局生命健康产业领域的重要“孵化器”。

另一边,全球首台10万瓦激光切割机在中国(温州)新光谷研制成功;浙江星曜半导体有限公司历经三年,研发攻克5G高性能射频滤波器芯片产业化技术难题,一举填补了我国高性能射频芯片空白……

一个个面向未来产业的高科技成果在此落地生“金”,擘画的是一幅不断向“新”发展的温州高质量画卷。

“下一步,我们将坚定走好三条路,一是产业创新之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二是走好数智领航之路,确保今年9000家规上工业企业的数字化改造百分百全覆盖;三是助企惠企之路,今年要再创全国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城市。”温州市经信局局长陈胜军表示。

记者手记

从“轻工产业起家”到“5+5+N”的现代产业体系,从“四位一体”的保障体系到依托现有产业基础谋划的未来产业新格局,可以窥见的是,温州的顶层谋划从来不是一个产业对一个产业的替代,而是支柱产业的全面重构和升级。从这个层面来讲,“杭宁温”从约定俗成的口头表达,转变为“浙江高质量发展第三极”的认定,正变得愈来愈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人:樊永红

赶快成为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收藏:

分享:

Copyright 1998-2015 新利app盘口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皮革协会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京ICP备1100085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78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大厦C2座708室 邮编:10004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