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上午,中国皮革协会在上海虹桥锦江大酒店举行了中国皮革协会八届二次理事扩大会,会上,中国皮革协会名誉理事长苏超英在会上做以“皮革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及发展预测”为题的重要讲话,结合翔实的数据,对皮革行业2016年全年和2017年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发展做出预测。以下为讲话内容:
一、今年上半年行业运行基本情况
今年上半年,全行业总体运行情况良好,各项主要指标实现同比小幅增长,呈现出稳中趋升,稳中复苏的发展态势。
1、 中轻皮革景气指数基本稳定,月度均值回暖
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和中国皮革工业协会联合发布的2017年6月中轻皮革景气指数为89.71,较5月89.62上涨0.09个百分点。
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景气指数波动幅度不大,一直紧靠渐冷区间的上限运行,6月达到最高值89.73;出口景气指数始终在稳定区间运行,且在3月出现最高值103.9;资产景气指数总体处于渐冷区间,最高值出现在2月,仅为90.40;利润景气指数也在渐冷区间徘徊,但连续5月出现环比增长,表明规上企业盈利情况正在逐渐改善。
2、生产效益有所改善
从生产效益来看,整体运行较为平稳,销售收入增速略有回升,利润总额也扭转了去年同期下降的态势,实现近10个百分点的增长,说明企业盈利状态有了较大改善。
2017年1-6月我国规模以上皮革、毛皮及制品和制鞋行业(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销售收入6924.2亿元,同比增长6.6%,增速提高2个百分点;利润总额411.9亿元,同比增长9.1%;销售利润率5.95%,比上年同期提高0.14个百分点。
3、进出口全面增长
今年1-6月我国皮革、毛皮及制品和制鞋行业出口384.1亿美元,同比增长8.2%,特别是2-4月,实现了4个月呈现环比增长,出口复苏态势明显;2017年1-6月我国皮革、毛皮及制品和制鞋行业进口47.1亿美元,同比增长10.7%。
4、五大出口国际市场全部呈现恢复性增长
从中国皮革产品主要出口市场来看,美国、欧盟、东盟、俄罗斯、日本前五个出口国际市场,占出口总额的64.4%,五大国际市场全部呈现恢复性增长。美国所占份额最大,占23.4%,同比增长4%;对欧盟出口占22.2%,同比增长5.1%;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18.3%,一是源于去年对东盟出口大幅下降,今年基本恢复到了下降前的水平,二也是受到“一带一路”战略推进的利好带动;对俄罗斯同比增长24%,对俄出口已经连续两年出现高速增长,这一方面得益于俄罗斯经济的复苏,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一带一路”战略推进的利好带动。
5、东盟首次取代欧盟成为中国进口第一大来源地
从进口来源地来看,东盟、欧盟、巴西是中国皮革行业主体前三个进口来源地,占我国皮革主体行业进口总额的81%,同比增长13.5%。东盟同比增长24.6%,欧盟同比增长13%,巴西同比下降7.8%。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从越南和印度尼西亚进口同比分别增长23.9%和28.1%,使得越南成为以中国皮革主体单一国家及地区进口排序计算,排在意大利之后的第二大来源地;印度尼西亚成为第四大来源地,为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来源地做出了贡献。
6、内需市场销售增长加快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家具增长3.4%。全国网上零售额达到31073亿元,同比增长33.4%,比一季度加快1.3个百分点。1-5月,穿着类商品网上销售同比增长20.6%。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4%。
二、几个值得注意的动向和问题
今年上半年全国皮革行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但数字背后也存在着一些新动向和隐忧,需要引起关注。
1、皮革用途缩窄,趋向高端化
代用材料的迅猛发展,使下游制品的原材料构成发生明显变化。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皮革在鞋用材料中的占比持续下降,鞋面革生产只有正常情况的30-50%;而家具革和汽车革销售持续增长。据统计,今年6月汽车消费同比增速9.8%,而1-6月这一数据是5.2%,6月当月增速十分明显。从全球市场来看,有欧洲的研究机构预测,目前占汽车销售总量10%左右的高级轿车,在2016-2020年间,增速有望达到32%,这为汽车革提供了更大的市场。反观鞋面革,90年代中期,全球皮革产量中75%用于皮鞋生产,而目前这一比例只占50%。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汽车和家具革仍将是制革产业的增长点,而鞋面革需求量或将继续萎缩。皮革向高端化发展的趋势愈发明显。
2、出口增速进一步上升空间有限,外部环境并未全面好转
尽管上半年出口呈逐月增长,但未来进一步上升的空间日益缩窄。原因在于:
---欧洲经济回暖根基尚不稳定。
---美国经济只略有反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止一季度,美国经济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加速增长,今年一季度的同比增速为2%,但这一速度仍明显低于前两年平均水平。
---美国对华正式发起“301调查”;其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影响或将进一步显现。
---我国皮革及制品在全球出口金额中的占比呈渐进式下降。
2016年,我国出口到欧洲的鞋数量下降2.4%,金额下降5.7%,占比由上一年的70.5%下降为69.7%。
再看美国,2016年,其鞋的进口量整体下降5.2%,而从中国的进口减少了1.88亿双,其部分缺口由越南等国家弥补。今年1-6月,我国出口到美国的鞋在数量和金额上尽管下降速度有所减缓,但仍继续减少。
---人民币汇率贬值对皮革产品出口的助推作用已不明显。
2015年中后期到2016年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直贬值,但我国皮革及制品出口却直线下滑,其速度甚至跌破两位数,意味着汇率贬值对皮革产品出口的拉动作用已不如前。
3、实体店消费表现出回暖迹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趋势明显,消费需求不断变化
来自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包括服装鞋帽在内的消费品在大型零售企业的销售增速开始回升,去年年底,百家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增速高达7%。
另有数据显示,今年1-6月,实体零售继续回暖,专业店和百货店销售额同比分别上升5.6%和1.3%;同期,网络销售较上年同期上升2.2%,线上服务,线下体验式消费模式更加显现。追求品质、设计、个性化、服务、体验以及性价比的消费需求开始显现,契合这一需求的设计师品牌、轻奢品牌逐渐被中产消费群体所关注,并可能形成新的需求板块。
4、智能化生产成为未来行业发展新热点
许多皮革与制品企业在这方面已做了大量研发和应用,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开展数据分析、流程整合,为消费者和产品服务。拥抱互联网,用智能化生产提高运营效率成为行业新的发展热点。
5、环保政策更为严厉,企业压力前所未有,优化供应链势在必行
今年以来,国家重拳出击,治理环境污染。去年年底,我国出台了环境保护税法,将于2018年起实施。它采取“税负平移”的方式,从排污费平移到环保税,征收对象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等,对VOC的管控更加严格,加上目前开展的环保督查,几项政策和措施叠加,将给制鞋、包袋和制革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因此,从源头管控,优化并建立绿色供应链势在必行。
6、产业转移或进入“平台期”
我国皮革产业向非洲、东盟等海外的转移,随着转移地综合成本的提高、供应链配套不足、物流滞后、生产效率不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近期,一种相对平稳的“平台期”似开始显现。这使企业得以“休养生息”,抓紧对产品在质量、营销方式、科技含量、设计水平等方面的提升。
7、全球鞋类贸易整体下滑,未来需求趋势尚不明朗
据葡萄牙鞋业协会发布的2017年度全球鞋业贸易年鉴显示,过去10年,全球鞋类出口保持了25%以上的增速,2015年达到139亿双和1220亿美元的规模。
但自2015年以来,全球鞋类产品贸易量和贸易额均持续下滑,去年出口量值分别下降6%和8%。这一萎缩趋势或将持续。
8、越南、柬埔寨、孟加拉等国家作为全球新的皮革加工地的地位有所强化,欧洲皮革制鞋产业力求夯实其优势,“中国制造”地位遭遇两头挤压
美国鞋业批发零售商协会2016年度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输往美国的鞋类产品达到18年来的最低值,金额所占份额下降到57.8%;与此同时,来自越南的鞋在数量上却增长了19.3%,达到14年来的最高值,连续六年呈两位数增长。
另一方面, 智能制造的加快,消费需求向个性化方向的发展,使企业得以利用智能化技术,将生产、设计、研发、设备、材料、营销渠道和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等模块有效组合,在这方面,欧洲具有先天优势,这也促使一些国际品牌企业重新在欧洲组织生产。
因此,产业在全球市场的布局或朝向两个方向:一个是向低成本地区转移,一个则是向着具有智能制造优势、个性化需求强、并具有消费能力和市场的地区靠近。中国的制革制鞋业已基本不具备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尚需努力才能达到。未来几年,“中国制造”的地位如要夯实,唯有依靠技术进步,强化并凸显产业链完整的优势,加快转型升级。
9、家居产品销售出现波动,或对未来家具革生产带来影响
据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公布的数据,今年5月,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97.03,环比下降2.7%。
规上建材家居卖场当月销售额831.7亿元,同比下降25.1%;1-5月累计销售额同比下降24.8%。
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实施,房地产市场销售速度或将继续放缓。这对家具革销售产生的影响有待密切观察。
综合来看,全球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我国皮革业运行的回升是否稳固仍有待观察,行业依然面临着下行压力。
三、几点看法
1、维护产业利益与合理调整关税的关系
皮革行业巨大的原料皮缺口唯有依靠进口加以弥补。我国目前对原料皮征收的高关税(进口关税5-10%)加上增值税(11%)不仅增大了企业负担,也削弱了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加速了产业外移。同时,高关税也成为行业性走私的诱发因素之一。适当降低关税不仅能够强化我国制革毛皮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地位,也有利于我国养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规范市场,有利于产业链的完整与健康发展。
因此,进口关税应根据不同产品和细分行业的优劣势和特点,区别对待,合理设置。
2、品牌战略与“去品牌化”的关系
互联网和智能化生产的大规模应用,促使人们更加重视和追求产品的个性化,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不再只停留在它的名称、口号、故事、定位,而更关注它的个性化和内在品质。因此,互联网时代不是要削弱品牌影响力,而是要强化品牌的内涵,要让品牌去掉华丽的外表,回归到做产品本身。
3、智能化生产、政策红利与“工匠精神”的关系
国务院近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智能化发展的政策。我认为,智能化、大数据、云计算、全渠道营销、个性化订制是手段,而核心还是产品、质量、设计与服务。智能化也是需要人去实现的。用“工匠精神”去认真做事,认真做产品才能真正做实企业。一个好的企业是靠产品创造价值的,而依赖于政策红利做大产业不可长久。
4、大型企业与“小而美”企业的关系
我国皮革行业要实现转型升级,重新洗牌已成必然。技术落后、质量不佳、环保治理能力不足的小型企业必将被淘汰。未来的两类企业或将在市场上凸显其地位:
--- 技术先进、管理高效、绿色制造、有品牌影响力的大中型企业。
--- 特色鲜明、质量可靠、有独特技术优势和市场渠道、有环保治理能力的“小而美”企业。
未来的市场或呈现出这两类企业共生共存、各有市场、错落发展的格局。
5、高端制造与传统产业的关系
传统产业是中国现阶段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的优势和国民经济的支柱,是解决绝大多数中国人吃饭问题的产业,是给社会带来稳定的产业。各项政策的出台不应削弱或边缘化这个产业,社会舆论不应妖魔化这个产业。舍掉我们擅长的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产业,一味强调高端制造,是得不偿失的。
我们倡导的是传统产业生产过程和产品本身向高端化方向转变,而不是将高端制造与传统产业人为割裂。事实上,过去的两年,我国制鞋业在全球市场上的数量和出口金额占比已持续下降,与此同时,欧洲、美国这些科技发达的地区和大国却在不遗余力大力发展传统实体产业。去年,在中国制鞋业在继续失去其全球份额的同时,欧洲占比却增加了3个百分点,这些,难道不应引起政策制定者和社会舆论的关注和反思吗?
6、环保严控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环保管控不能一刀切,不能不考虑实际情况地将企业武断关停,不能不考虑对产业上下游的影响,不能不考虑企业的信誉、买方的利益是否受损、不能不考虑国际声誉和形象, 不能不考虑民生。
应做好顶层设计,应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延续性,避免疾风暴雨般地、运动式、战役式的做法,要谨防产业上的“逆淘汰”,谨防另一种形式的政府不作为、推卸责任。
以上内容,不当之处,敬请指教。
谢谢大家。